景观水处理
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亲水环境成为一大需求,保持生活小区内水面或河道的水体清洁无污染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、吸引购房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但是,由于居住小区内的水体为封闭水域,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、易污染、水环境容量小、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,如果对居住小区内的水面及河道管理不好,对周围污染物的排放不严加控制,很容易成为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、雨水及生活垃圾的受纳体,从而导致水体不同程度的污染,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。

导致以上几种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,总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:
1、面污染源多
景观水的周围往往种植草坪、花卉和树木,水中也常常饲养一些水禽、鱼虾之类的动物,供人们观赏。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,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、磷、碳、钾等营养物和肥料、农药以及树叶、枯草等“绿化废物”大量汇集到地势的景观水中,这些面源污染,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。另外,动物的代谢物质也会加速蓝绿藻的生长,使湖底呈厌氧状态,反过来又会使鱼虾因缺氧而死亡,腐烂的水生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,处于恶性循环状态。
2、设计的不合理
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小区中,由于设计的不科学,人工湖中经常会出现死角,而死角中的水由于缺乏流动,往往容易恶化。各种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死角处,并慢慢地污染整个人工湖,这使得死角成为人工湖的一个内部污染源,因此,在一个人工湖中如果死角越多,水质恶化得越快。
3、蓝绿藻的入侵
蓝绿藻是景观水的头号公敌。由于蓝绿藻的孢子也可通过空气传播,因此它们可以落户于任何有水的地方。这种藻类繁殖速度极快,基本上每20分钟可繁殖一代,而且藻类的繁殖生长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,这样将会影响到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,严重时,还会造成水生动植物因缺氧而死亡。
目前国内对人工湖的治理主要有采取引水换水、循环过滤等方法。引水换水由于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仅适用于小型水体。循环过滤是直接套用泳池净化方式,由于运行费用高和绿藻堵塞等问题出现,这样的系统建成项目大部分闲置,在广东地区很多水域采用过滤方式,由于长时间停用导致投入几百万的设备锈蚀报废。另外,循环过滤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,因此,也只是个暂时性的治标方法。
我公司的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景观湖藻类爆发的方法,能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。一方面利用自然生物的良性循环解决水体富营养的问题,另一方面消除底泥及污染物,切断污染源的营养释放,通过定期向水体补充合适的菌剂,对水体环境进行合理的调理,来实现小型景观水长期的美观.